◎文思慧
前捷克異見分子哈維爾,在寫給當時的獨裁者的一封信中這樣說:「我們社會上的精神與道德危機的最壞一面……就是我們以驚人的速度去放棄哪些我們昨天才拒絕放棄的立場。而那些昨天還過不了社會良心那一關的,今日已可隨隨便便找個藉口接受,明日大家更視之為理所當然。」
爭論專業層次太低
不久之前的香港,我們都恥笑那些為了保護自己集團利益,而強調「專業至上」的人是多麼的自私;我們更會認為那樣的口號,是一些行業與統治者合謀保障彼此特權的藉口。到了今日,「不夠專業」竟然可以用來攻擊別人,更令人懊惱的是被攻擊者也急不及待地自辯,聲稱自己「甚夠專業水平」。其實,誰會不知道律師、醫生行業是如假包換的「專業」,但也一樣會出現極之無良的行徑!將教育大事一味化約為專業與否的爭論,不論誰來量度這個專業水平,也實在太過低層次。
曾幾何時,社會大眾還是認為應有教無類、平等教育機會是人權。怎料時移世易,直資與非直資學校,將社會分化,將貧富置諸教育殊途上。結果惡策還是照行,而大家則奉陪照玩新遊戲規則。
又曾幾何時,我們還相信教育的一大前提是人人生而有價值,應多元發揮。然而商家企業一旦大講「增值」,教育論述隨即跟走。整套語言、文化進行大革命,要消滅本土文化與關注,要為全球化資本集團之裁員、剋扣、資金流竄服務,而教育理想亦即時淪陷。要不然,緣何要搞概念不通的「基準」?〔何謂英文夠標準?英語、美語、澳語、南菲語、新加坡英語,誰最標準?何又解要普通話劃一化?〕
小孩子沒有代言人
政府要透過基準試去為資本家加強操控自然卑鄙,但教育團體何以亦偏要拚命證明自己符合那些為資本家統治者服務的標準?老師被人操控自然不高興,但學生長期受資本集團的增值指標操控,而去考更無聊的試,學更無關乎開啟文化意識與心智的課程(如資訊科技)、學合模(美其名曰EQ)、學排斥新移民和憎恨同性戀者,就更應神人共憤!
可憐孩子並無仗義的代言人。因為成人世界統統搭上墮落號列車去搞增值、搞評核、建立「專業」。
何時世界才會再講共享與公平,人人可發聲,大家有膽質疑那些教統會成員何德何能,竟可坐在高處指揮全民;何時大家對真理的追求鍥而不捨,對壓迫敢抱打不平,不再欺負小孩子……,那麼,對下一代的教育,便自在其中,毋須多講了。
(本文原刊於2000年6月6日《蘋果日報》)